冬病夏治不可盲目从众 据《必威app怎么下载》报道,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中独有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对夏季寒病症状缓解、人体阳气升发、腠理疏松的特点,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和针刺经络穴位传导的方法,达到温阳利气、散寒除痰、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过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 夏季治疗“冬病” 要辨别体质和证型 不是任何疾病都可以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的。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分别由不同的病因引起。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采取冬病夏治要把握好两大原则: 1.平素阳虚体质的人。 这些人多表现为面色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进,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借助药物或针灸趁机驱走体内凝聚的阴寒之气。此外,只有阳虚体质的人,才能在夏季阳气升腾、阴液被耗的气候环境下,使用辛热发散的中药而机体却不受或少受损害。 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 在冬季或气温降低的时候,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剧烈、持续时间长。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入冬以后,无论是咳嗽、喘的幅度都明显加大,此时,中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控制住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冬病夏治” 要做好心理准备 冬病夏治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疼痛、肿胀、炎症等等。这些表现有时会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种错觉,认为药不奏效或者用药后产生了某些毒副反应,其中以中药外部敷贴穴位显效后产生的皮肤损害最为常见。接受治疗的人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和做好心理准备。 1.反应强烈,疗效显著。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的人可能还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 2.疤痕疗法,无疤无效。这种疗法显效利用的是药物对穴位和经络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因此只有在导致皮肤疤痕形成这样一种强度和时间过程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经常有一些人通过艾灸腿部的足三里穴以期提高免疫力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治疗 要抓住时机保持连续 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治疗的想法,使得疾病迁延难愈。大家一定要打消这种盲目从众、凑热闹的想法。 抓住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病的有利时机。对于儿童来说,治疗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二是贴药的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因此用药后吸收得最为彻底。 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1.远离空调。 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饮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3.睡眠充足。 4.情绪乐观。 5.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广州日报) |